湘西州“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汇报

湘西州“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汇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22 字体大小:

湘西自治州文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制定以来,州文广新局紧扣规划,围绕既定目标,以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为平台,以满足人民群众均等化、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为目的扎实推进规划落地生根。当前,按照规划方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为抓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补短板、增后劲的新突破。投资近4亿元,新建成州博物馆、非遗馆成为州府新城文化新地标2017年9月20日开馆以来,已接纳群众40余万人次,人气火热爆棚。完成80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州羊峰山台、龙山洛塔台、保靖天堂坡台等7个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完成8个县级广播电视中心,113个乡镇广播站,1567个村级广播室农村广播村村响52200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任务。完善9个群艺(文化)馆、9个图书馆、5个博物馆、16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975个农家书屋、8个县市文化信息资源工程中心和2141个基层网点等基础性工程建设。全州8县市数字影院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近5年来,开展演艺惠民送戏下乡30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0万余场次,全州民间艺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00余支民间艺术团体每年开展群众活动5000余场,戏剧、小品、歌舞等走进田野乡村,走近百姓。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扎实推进,全州300余名三区人才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文化辅导和培训,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扎实开展“欢乐潇湘.祝福湘西”建州六十周年湘西歌手大赛、州庆百姓大舞台群众主题活动,为州庆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喜庆、欢乐、祥和的氛围,群众自发参与文化热情进一步高涨,群众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大力开展“欢乐潇湘祝福湘西”、“文化进高墙”、“文化进社区”、“文化进农村”等文化主题活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深入开展农家书屋延伸服务“三湘读书月”湘西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文化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二)文化遗产保护实现重大突破。永顺老司城遗址、花垣苗族赶秋分别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州同时拥有世界级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首屈一指。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进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6年的泸溪浦市下湾,我州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发现了一处重要遗存——“高庙文化遗存现场,这一重要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州史前文化早期考古的空白,还将我州有考古学支撑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8000年关口。继2005年开展第三批州级文物评审公布后,时隔11年,湘西州实施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评审工作,经过县市申报、现场核查、专家评审,全州共评审出25处,州人民政府已全部审定公布。全州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完成。全州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全州馆藏文物达250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2件套。全国第六个、全省唯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落户湘西,成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试点单位,采集资源容量位居首批试点单位全国第二。全州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名录分别达到26项、68项、179项,建设各级非遗传习中心(所)34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州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2个。编辑出版八卷本200万字的《神秘湘西—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全州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14所,首批省级非遗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9所。在文化部的倡导下,设立了全国第二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促进非遗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依托苗绣实施“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促进传统工艺振兴,央视3套、湖南卫视等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湘西州民族传统节庆项目”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为全省仅有的2个示范项目之一。在建州60周年之际,为州庆献礼的8件非遗精品创8项世界纪录。积极配合州人大开展《湘西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和《湘西州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工作。通过整体性保护、示范性推进、活态性传承、多载体传播、法制化保障的整体推进,形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湘西模式,得到国家文化部的高度肯定,评价我州工作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三)舞台艺术势头强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文化艺术创作舞台艺术势头强劲。大型民族歌舞《五彩湘韵》、小品《美丽的黄昏》、溜子说唱《岩生哥的婚事》、三人舞《抢头水》、舞剧《凤凰》等文艺节目参加全国性文艺会演和艺术节中并获金奖或银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毛古斯、辰河高腔、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织锦、苗族鼓舞等非遗项目赴澳门、法国、俄罗斯、美国、韩国交流演出,风靡世界。以踏虎凿花为设计元素的“一善荷音”服装系列获得上海首届非遗展金奖。傩面具参加广西环江文化旅游节、成都非遗节与山东非遗博览会,所到之处,无不刮起一股湘西风。拉丁美洲客座艺术家、港澳艺术家来州访问频繁,交流项目不断增加。歌曲创作不同凡响。影音作品《你不喜欢我我喜欢你》上传到相关网站后点击量达到几百万次。哭嫁歌《送女行》、土语歌《踩瓦泥》分别获得全国土家族、苗族歌舞展演金奖和银奖。音乐《国泰民安》获全国作曲家创作大赛一等奖。影视剧摄制争奇斗艳。微电影《寂寨》荣获湖南省首届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大赛一等奖、最佳导演奖。电影《惹巴拉的女人》、《嫁衣》正式上映,大型红色电视片《红色湘西》播出后,收到好评,并在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播出。《盘瓠与辛女》动漫电视连续剧创造了全国首部非遗动漫剧。书法、美术、摄影、曲艺等艺术门类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创作了一大批展示地方民族文化,歌颂发展成就、弘扬社会正气的优秀作品,使全州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州民族歌舞团、永顺县毕兹卡艺术团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到韩国、香港、澳门、台湾开展文化交流,先后多次代表湖南省参加文化部春雨工程文化交流活动,与广西、吉林、黑龙江、等省的艺术家同台演出,为双方的群众献上精彩的文化节目。认真做好拉美艺术家采风团,香港、澳门艺术家考察团接待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神秘湘西的多姿风采。

(四)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积极贯彻《中共湘西自治州委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传统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州文化娱乐、网吧、印刷、新闻出版业等传统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全州各类文化企业3000多家,从业3万余人,2016年,全州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出48.56亿元。以民族演艺业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巫傩神歌》、《湘西汉子》为代表的舞台情景剧,年均表演达2000场次以上,实现门票收入上亿元,为文化旅游增添内涵。扶持文化企业开发文化产品,我州文化产业企业和非遗传承人自主研发银饰、苗绣、苗画、竹编、土家织锦、木雕、陶瓷等非遗项目产品多达50多种,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意研发与生产销售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推进文化创意项目实施,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凤凰中青宝文化创意科技产业园20175月开工建设,湘西边城风情小镇PPP项目加快推进,全州依托特色文化,全州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业态升级的态势。同时,根据中央、省、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求,推进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州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了湘西州民族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湘西报业集团、湘西文化产业集团三大文化集团公司,增强州属国有文化经营性单位内在活力。

(五)改革、管理与发展协同推进。坚持“放管服”改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黑名单制度等文化市场监管新机制。建设“文网卫士”网吧监管平台,文化市场监管手段得到新提升。规范文化行政审批,下放审批权力,推进文化行业监管试点工程《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审批权下放到县市,全局144项行政权力清单,3项审核转报类事项清单的权力运行流程全部公开。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出台《进一步深化全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大文化市场执法,集中开展互联网、演出娱乐等专项整治行动,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净化坚持新闻宣传行业监管不放松,强化广播电视行业监管,坚定不移占领新闻宣传舆论主阵地,州监听监看中心对全州10套节目内容及广告、播出质量进行监听监看。加大对广电媒体编辑、记者、播音主持持证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电视频道、频率管理日趋规范,电视广告播放进一步得到约束。软件正版化工作扎实推进。新成立州美术馆、州监听监看中心、州考古研究所、州少儿图书馆,合并原湘西大剧院、州人民剧院、州艺术剧院,组成了州民族文化馆,州直文广新系统各机构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加强文化人才培养。保靖县普戎镇文化站辅导员彭运敏获得全国基层文化站先进工作者称号,《头颅中国》作者、州文研所黄挺入选“湘鄂赣最美读书人”,花垣县石栏杆镇文化站专干麻正兵、永顺县石堤镇团结村田永习入选“全省最美基层文化人”。积极选派基层文化站长、文化馆长等参加专业培训,举办非遗、群文、专技人员等各类培训班,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周五学习课堂,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坚持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积极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活动。切实加强老干、精准扶贫、信访维稳、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普法、综治、保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统筹协调全面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市图书馆、文化馆馆舍面积大小不一,功能发挥不一,很难形成统一标准,集中和最大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全州8个县市,还有一半没有博物馆、美术馆。我州公共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上等级率还不能全部达到国家上等级标准。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特别是乡镇和村(社区),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还不能实现全覆盖。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为残疾人配备的无障碍设施还不健全。

(二)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虽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我州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差距。财政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人员的配置还达不到国家指导标准。虽然乡镇文化站都配备了编制人员,但村(社区)还没有全部达到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的要求。二是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我们对2010年至2014年文化队伍进行了调研,35岁以下年轻文化人才所占总量不足28.9%,而36岁-50岁文化人才所占比例高达58.3%。2014年,全州文化艺术类146名人员,研究生学历不到1%,本科学历15%,专科学历57%,中专学历及以下27%,全州出版系列类文化人才几乎没有,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三是人员流动和用人机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基层文化站,目前我州乡镇文化站实行“行政隶属乡镇领导、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体制,文化站工作人员名为专干,其实大多数身兼数职,抓民政、计划生育等工作,有的文化专干是队伍转业安置人员,有的工作人员对文化工作一窍不通,文化专干不专。

(四)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一方面,当前公共文化产品种类数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普遍,一些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不足、效率不高。“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问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刚性法律法规偏少,基层“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得不到根本改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高质量完成工人文化宫、文化广场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推进州、县图书馆、文化馆提质改造工作,到2020年,州、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全面实施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州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推动流动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全州都有流动舞台车、图书车和电影放映车目标,经常性开展文化流动服务。加强卫星广播电视接收、地面数字广播传输和无线覆盖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提高农村广播“村村响”、“户户通”使用效率。

(二)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欢乐潇湘.乐在湘西”、民族传统节庆、原创民族广场舞等富有湘西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大院文化会演、民族歌手大赛等乡村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书香湘西.全民阅读”、“农家书屋.我的梦”读书心得竞赛等活动。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群众文艺团体开展文化活动,为民间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平台。推进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形态,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县市为单位,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加大公共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力度。推进送书、送戏、送电影活动,积极发展广场演出,打造县市特色广场文化品牌,提高广场文体活动质量和群众表演水平。继续做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加大艺术作品创作力度,抓好重点图书、广播、电影、电视和剧目的创作、生产和演出。

(四)增强公共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更好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共文化建设。健全全州文化志愿服务机制,拓宽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形式,积极开展更多的文化志愿服务。完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州所有县市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大力发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搭建传统文化工艺展销平台,对接市场,增强公共文化发展后劲。

(五)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完成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加快推进湘西土家族特色专题数字资源库,湘西苗族(东部)特色专题数字资源库以及湘西名人特色专题数字资源库建设,完成数字博物馆建设。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推进数字出版,构建数字出版物传播平台。

(六)强化文化发展措施保障。“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州、县政府预算管理,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专项资金,切实落实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责任,让公共文化服务在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协调发展。加强对文化展业人才的培养,提升综合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大力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和民间文化传承人。在村(社区)设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加大对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力度,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四、相关建议

建议省、州“十三五”规划实施上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倾斜。特别是建议将州、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提质改造,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运行维护等纳入规划内容,争取上级投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