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传统 打造品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银饰发展调研报告

彰显传统 打造品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银饰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2-06 字体大小:

    作为苗族人的日常佩戴品,银饰在其生活中不可缺少,它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州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苗族占到了33.1%2014414日,调研组赴凤凰县柳薄乡德榜村等地进行苗族银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州苗族银饰发展形势

 一是区域集中。我州的苗族银饰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苗族聚居区,尤以凤凰县为主。凤凰县的苗族银饰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山江镇、两林乡、柳薄乡、禾库镇等以及古城区。

二是形式单一。我州的苗族银饰银饰加工生产主要采用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银饰艺人在自家的家庭作坊里进行银饰加工生产。银饰原材料的市场主要来自贵州凯里,既有银锭,也有银片、银丝、银条、银块等半成品,这些银子半成品多由机器加工而成,真银的纯度达到了99.95

三是市场狭小。我州的苗族银饰消费主要集中在婚礼以及婴儿满月等的场合中,消费者群体固定,市场较小。

四是收入不均。据调查,苗族银饰家庭作坊每户每年一般有三至四万元的纯收入,销售情况好的每年的纯收入有十几万元。利润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银饰原材料的购价与成品卖价之间的差价;另一种是加工费。目前,银饰原材料的价格是12000多元,即14元多,加工好的银饰产品卖价是18元,每克银饰可以赚3元多的毛收入。因银饰的重量、加工时所耗的时间以及银饰的精细程度不同,单件银饰的纯粹加工费也不同,价格在100元至700元之间。一般来说,银花帽、项圈、大麻链等规格较大的银饰,在销售时以重量来计算售价,而像戒指、耳环等规格较小的银饰,在销售时不单独计加工费和重量,由银饰艺人自行定价。

二、制约我州苗族银饰发展的主要问题

1、缺乏足够的资金,难以扩大再生产。

就凤凰县来看,银饰产品加工生产者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以一次性购进大量的银饰原材料,进行扩大生产。他们不可能囤积银饰原材料,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财力、按照自身的需求量来采购银饰原材料,进行小成本的加工生产。有的银饰加工生产者,甚至没有资金来购进银饰原材料,只能向长期合作的商贩赊,待到加工并销售后再付款。

2、缺少批量生产的机械,难以提高生产效率。

银饰家庭手工作坊是纯手工制作,工序繁杂,制作时间较长,投入较大。我州的多数银饰家庭作坊以生产加工苗族传统银饰为主,苗族传统银饰品个大、量重,价贵,效率低。由于缺少拉丝机、洗银机、模具机等现代化机器,银饰生产效率更是低下。随着我州旅游业的发展,苗族银饰大受欢迎,许多外地机器生产的银饰蜂拥而至,这些银饰款式新颖、质地轻盈,更受到游客的青睐,对我州传统银饰的制作造成了冲击,市场减小。

3、缺乏创新理念,难以得到游客青睐。

我州家庭手工作坊的银匠加工生产的银饰是传统的苗族银饰,件大、量重、价贵、工细,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一般人也承受不住全身银饰的重量,因此,传统苗族银饰不易被一般的游客接受,只适合在本地流通。银饰艺人也缺少创新理念,没有对产品的样式、图案等进行创新,难以得到游客的青睐。

4、缺少政府的扶持与宣传,难以开拓市场。

银饰多是银匠自主生产和销售,政府很少资金与政策扶持。我州的银饰艺人由于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且很少外出,自身能力有限,很难及时了解把握市场的变化和游客的需求。由于信息不畅,他们在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等方面,往往很被动。同时,由于从事银饰生产的民间艺人或家庭手工作坊无力承担宜传费用,外界对我州银饰了解少,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州银饰的发展。

三、破解我州苗族银饰发展的对策

1、制定发展规划,创新银饰发展思路。

根据银饰发展现状,其发展思路有两种,一种是打造精品,走高端路线,供博物馆、展览馆、收藏家等收藏,这就要求银饰艺人提高工艺水平,创造苗族银饰精品。另一种是传承传统银饰,走平民路线,生产加工符合当地百姓婚嫁等需求的苗族传统银饰,这是我州银饰艺人最引以为豪的技艺。

2搭建销售平台,着力破解销售瓶颈。

销售是银饰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苗族银饰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苗族银饰的传承。银饰目前的销售靠的是银饰生产者自身,销售面窄。为了扩大销售量,为银饰生产者增收,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为银饰的销售搭建平台,着力破解销售瓶颈。比如,凤凰县文广新局可充分利用已有的且效益不错的苗族银饰传习所,为德榜银饰提供销售平台,解决德榜银饰的销售问题。

3、投入专项资金,提高家庭作坊生产效率。

对于家庭手工作坊制作环境差的,利用专项资金帮助其改善;缺少制作工具的,为其配备一定的制作工具,比如拉丝机压片机、模具机、洗银机等,有了这些工具,银饰加工可以进行机器化生产或半机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机器化加工与手工加工的结合,可以生产出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银饰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我州苗族银饰知名度。

通过网络、报纸、杂志、影视媒体、民族文化活动、展会等,对我州的苗族银饰进行宣传,提高我州苗族银饰的知名度,为其发展,营造商机。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宣传,使大众了解苗族文化。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我州苗族银饰新人。

目前,我州有着精湛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艺人,都已经年过70,面对老艺人年岁已高的现状,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高超、懂经营、有思想的年轻艺人,传承我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6、打造银饰品牌,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保护我州苗族银饰权益。

打造我州苗族银饰传统手工艺的品牌,提升银饰产品价值,努力为消费者建立一个品质保证、形象保证的产品品牌。同时,对品牌要进行注册,建立全国统一的防伪咨询电话,维护我州苗族银饰的合法权利。加强对我州苗族银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避免企业和个人的不正当使用以及未经许可的商业性使用,维护我州苗族银饰的文化主权。苗族银饰手工艺人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注重运用知识产权等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苗族银饰艺人一定要保质保量,努力维护银饰品牌,绝不滥竽充数,用白铜代替白银,导致产品品质下滑,破坏品牌形象。

7、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商业行为,维护我州苗族银饰经营氛围。

在银饰品市场上,纯银与白铜饰品混杂,白银原材料价为 6 1克,白铜原材料价 0.31克,一支纯银手镯需数百元,而白铜手镯只需十几元。这两种材质的饰品成本差距大,不法商家借机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正规银饰业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规范银饰销售,明确商业道德,为银饰品市场创造良好的交易氛围,绝不让少数不法商人大发不义之财。成立苗族银饰协会,通过加强会员诚信意识来规范加工销售银饰的企业或个人的行为。

四、结语

苗族银饰记录了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苗族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在当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对于我们来说,对其进行的调研,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