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工作要点

2025年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工作要点

来源: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7-14 字体大小:

2025年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2025年工作意义重大、事关事业长远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旅游、广电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文旅广电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两个融合为主线,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旅市场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持续深化文旅广电领域改革发展,扶优培强文旅市场主体,打造主客共享文旅生态,讲好神秘湘西故事,构建一流文旅市场服务,在建设文化湘西、旅游强州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更大成就,奋力谱写新时代湘西文旅广电事业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二、工作目标

2025年,州接待国内外游客6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亿元,支持芙蓉镇、里耶·八面山景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4A级旅游景2、五星级酒店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新建一批省级工业旅游基地,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个,落地1台文艺演艺。建设18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累计投资额17.85亿以上,争取完成文旅招商引资项目4个,新增文旅规上企业20家以上,规上文旅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三个落实”,切实担负起新的使命任务。

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广电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放大湘西文旅资源优势,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以实际行动认真答好“两个融合”命题。一是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优质文化直达基层机制,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孕育催生10个以上深入人心的精品力作。办好土家族社巴节、苗族“四月八”、赶秋、吉首鼓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响“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品牌。继续打造“湘西大舞台”“山乡小剧场”“湘西原创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支持举办“四季村晚”等系列活动,全年举办不少于10次全州性大型群众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文化产品转化为旅游消费品。用好十八洞新时代红色地标这张“金名片”,挖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湘西段),精心推出一批红色研学游、文化体验游和文物展示游。二是做好文化与科技融合。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启动推进社保卡进图书馆项目,优化数字化服务流程。联合州广播电视台建设“云上湘西”数字文化体验馆,打造文化湘西数字化体验平台、湘西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和湘西州数字博物馆。深化5G、AI、大数据等科技在里耶秦简、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利用中的应用,提高文博资源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利用率。运用科技手段提质升级《凤凰样子》《花开芙蓉》《德夯幻境》等文化演艺节目。

2.推动“行行加旅游、处处有旅游”理念落实落地。推动农业、工业、体育、交通等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丰富新产品新业态,做好“+旅游”文章。挖掘沈从文《边城》的文化资源,持续放大《边城》文化名片效应,增加边城茶峒、凤凰古城等景区文化体验项目。丰富旅游景区户外运动、沉浸体验、主体娱乐、精品演艺等新业态,培育打造保靖箱遇集市、龙山八面山等夜间文旅消费新的引爆点和增长极。精心设计研发温泉游、冰雪游等秋冬季旅游产品,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开展,打造一批叫得响、有影响的赛事品牌,积极抢占低空游、户外游等新蓝海。开展乡村旅游沉浸式体验研究,携手专业团队规划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深入挖掘推广“湘西美食”,培育以“湘西有味”为主题的“名菜”“名吃”“名厨”“名店”,将非遗展示、旅游资源宣传与“保靖村厨”有机融合,推动打造国家级“村字号”品牌,形成独具湘西特色的文化IP。

3.抓好州委州政府关于文化旅游工作有关决策部署落实见效。落实州委州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及主要领导指示要求,深入研究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借鉴张家界市经验做法,培育壮大旅行社等市场主体,出台《湘西州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建立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链和专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有关部门调度研究文化旅游各项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节俭高效办会原则,突出市场效益持续放大“办会兴城”效应,全力将第届旅发大会办成立标样、示范引领的大会。研究出台文旅市场发展奖补政策,推动社会资源向旅游聚集,提升旅游质量、撬动旅游增量。

(二)强化“三个支撑”,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4.突出项目支撑建立州级项目联审制度,优化文旅项目审批服务流程,积极争取文旅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谋划布局一批引领性支撑性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立“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梯次格局重点推进里耶八面山景区索道、吉首矮寨大桥坡头文化旅游基建、凤凰县金水寨凤凰门旅游综合体等18个州级重点文旅项目的建设及投运,完成投资额17.85亿以上。抓好湘西本土优质文旅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对接企业、项目需求,遴选支持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优质文旅项目,在重点客源地、投资商集中地开展招商推介,拓宽合作领域,向国内外文旅投资企业、运营公司、旅行社等市场主体寻求合作

5.突出品牌支撑。推动惹巴拉景区、沅水画壁创建4A级景区,创建一批3A级景区工作,争创8个省级、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支持湘西皇冠酒店创建五星级酒店支持鼓励里耶·八面山旅游度假区、芙蓉镇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鼓励全州景区、消费街区争创国、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进湘西高新区建设全州非遗展示研培基地

6.突出人才支撑。大力开展等级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民宿等文旅行业培训,持续推进金牌导游工作室项目实施,加强对导游人才专题培训和孵化培养。大力实施文旅产业领军人才工作室、乡村文旅带头人、高学历专业人才引进工作,继续推动文化工作者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乡村,提供“订单式”文化培训,繁荣民间文化艺术队伍,推动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发展。支持国有文艺院团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三)推进“三个精细”,全面优化文旅发展质量环境。

7.推进旅游精细化建设。加快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进程,推动文旅大数据中心、湘西全域文旅监管平台、全域文旅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启动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全州旅游资源家底。加快完善自驾营地、观景平台、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服务设施,适时开通高铁站、汽车站至旅游景区观光巴士,优化“快进慢游”服务体系。认真抓好示范性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推动旅游公厕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在公共服务设施中设计融入文化元素,多维度展示景区主题文化特色内涵。高标准抓好凤凰古城、乾州古城等古城周边风貌修复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古城消防安全监管。积极支持浦市古镇打造中国戏曲小镇

8.加强市场精细化管理。制定实施湘西州《涉旅舆情处置机制》《涉旅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等九大机制。深化文旅领域顽瘴痼疾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开展旅游市场联合监督检查、联合执法,加强凤凰古城、矮寨、芙蓉镇等重点景区商铺及周边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对旅游安全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抓好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机制监督保障旅游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拓宽游客投诉渠道,提供规范接诉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持续开展文旅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做好监测预警预报风险提示和风险防范严守严防文旅市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定期开展文物安全巡查检查,确保全州文物安全。加强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内高风险项目设施设备、特种设备维护安全指导。

9.打造精细化服务体系。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诀,持续完善全要素全链条旅游服务体系,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旅游业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2025年完成景区、旅行社、导游服务、文化相关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以湘西特色的服务标准更好地指导行业工作开展推动涉旅行业协会创新发展,鼓励支持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等,成立湘西州景区协会、旅游商品协会,组建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开展特色化、分众化、差异化服务和引导。设计制作和编印一批具有湘西特色的文旅宣传品,推动全州等级景区、民宿文旅宣传手册全覆盖。

(四)注重“三个提升”,持续彰显神秘湘西独特魅力。

10.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有提升。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开展第九批国保申报前期工作,启动四方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工作,做好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提质改造,积极发挥里耶秦简研究院作用,更好推动里耶秦简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探索博物馆市场化发展路径,推动博物馆与大数据、教育、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推进第四次文物普查后续各项任务,建立湘西州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组织指导全州博物馆、纪念馆参加“中国博物馆博览会”。颁布实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开展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评选认定,开展非遗街区、工坊、村镇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配合湘西职院等部门规划打造土家族苗族服饰展陈馆,研究民族服装的转化提升、促进产业化发展。做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阶段性评估工作,争取生态区建设纳入省、州、县(市)三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11.在宣传推广成效上有提升。积极申报湖南省国际文化旅游节,一以贯之做好神秘湘西四季宣推活动,联合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推出“机+酒”“机+景”等特色文旅产品,开展乘最美高铁 游神秘湘西”系列营销推介,让湘西旅游“旺季更旺、淡季不淡”。拍摄新版湘西文旅宣传片开展《二十四时舞》全国巡演和州内景区常态化演出,实施神秘湘西—梦之旅湘西文化国际传播系列活动。赴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推介活动,拓展京津冀、东北三省等城市群市场。针对入境游客个性化、深度游体验需要,加强入境旅游线路差异化设计,开发灵活的旅游套餐,支持散客自由组合行程,提供更多定制服务加强外文标识系统、解说系统开发建设,完善入境支付系统。

12.在区域合作深度上有提升。持续推动张吉怀共同体建设、湘西州与铜仁市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合周边地区开展文旅宣传活动,互设旅游景区推介窗口,适时面向对方市民出台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开通旅游直通车,促进景区联动发展。定期举办媒体互动采风、联合采风等活动,推动实现旅游网站相互链接,开辟区域旅游宣传专栏,支持旅游产品和跨市州经典旅游线路的营销工作,在节庆活动中加强区域合作和整体推介,加快打造大武陵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五)发挥“三个引领”,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13.党建引领,推动认识再提升。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心走实,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等工作中的积极作为,探索开展“党建+文化”“党建+旅游”“党建+广电”等活动,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双提升。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整治,强化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审核与涉外文旅活动管理,在涉文涉旅重大事件方面持续健康宣传、正面发声,站稳守好文旅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管,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单位)、清廉景区等建设,打造一批反映清廉主题的文艺节目,让清廉之风吹遍文旅之域。

14.规划引领,推动目标再明确。全面梳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经验做法,全力打好“收官战”。开展好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确保每个县资源点1万个以上。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聚焦文化产业和文旅产业建设,完善产业链图谱设计,形成涵盖景区景点、酒店民宿、特色商品等方面的全产业链条。统筹精品景区与项目打造、文旅新业态与品牌塑造、文旅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旅游与营销创新等科学谋划好、绘就好“十五五”文旅广电工作远景蓝图。

15.改革引领,推动活力再释放。引导和支持各县市国有文旅企业加快存量资产盘活,“一企一策”推动各级各类国有文旅企业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瘦身”减“包袱”。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强化公益属性,做大做强湖南省民族歌舞团,完善财政、人事、收入分配等政策,健全文艺演出激励机制,建立符合湘西舞台艺术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支持剧本创作人员培养,加强剧目生产选题论证评估。促进国有文艺院团和剧场深度合作,支持“团场合作”“以团带场”或“以场带团”。

(六)其它重点工作

16.抓好广电工作。立足湘西大文化、大旅游资源优势,全新推出湘西文化旅游频道。加强广播电视制作、传输、播出全链条监管,规范境外电视传播秩序,完成全州本地电视节目改频和州县两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作,完成州监听监看中心平台升级改造项目推动县市融媒体中心以打造优质内容为根本,以技术赋能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中出成果有亮点见成效。做好州县(市)应急广播平台的管理运营和维护工作,全面完成应急广播全覆盖工作,提升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端在行政村、灾害事故多发易发地区和乡村治理重点地区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的覆盖率和覆盖质量。

17.抓好假日旅游。构建党政统筹、多部门参与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共建、联合执法、联合宣传。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健全旅游统计分析研判机制,构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增强各县市旅游统计数据的匹配性,做到精、细、准。

18.抓好研学游工作。制定实施湘西州研学旅行管理制度,开拓中小学研学市场,精心打造“走进十八洞”研学品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塔卧-龙山茨岩塘红色历史课堂、湘西州博物馆红色非遗课堂,持续开展“守护美丽长江”等主题研学旅游活动,出版《湘西州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实操指南》。

19.抓好机关基础工作。抓紧抓实提案建议办理、统一战线、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绩效考核、巡视巡察整改、法治建设、信访等各项工作,推动机关基础保障任务和党建、业务工作有效结合、同频共振,做到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