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论证会”,我州编制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获得通过。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国将建立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由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在我州挂牌,为全国第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表明我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得到国家文化战略的认可,编制总体规划被列入州委州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为使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湘西自治州在完成全州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先后组织20多位本土专家学者就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各级命名的传承人,文化空间、生态生态、核心保护区、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等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20多份计18万字.。2011年11月,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吉首大学进行总体规划初稿的编撰,历时六个月,九易其稿,完成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为使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完善,2012年6月,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研究设计中心达成委托协议,深度研究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编制总体规划,编制组进入湘西工作期间,湘西自治州文广新局配合发改、国土、旅游、文物、教育、规划、民族事务、宗教等部门开展工作,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以田野调查、座谈、问卷、走访、资料收集等形式,获取了详实的数据资料和文献资料,确保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在初稿出来后,州人民政府先后组织当地专家学者、州内各部门、关心文化遗产保护的老同志老领导,就编制内容进行多次讨论,编制组根据各方面意见,对规划编制稿进行了12次修改,修改稿出来后,湖南省文化厅先后组织省级专家进行两次讨论并进行评审。上述讨论论证中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得到编制组的采纳,使规划编制内容得到不断充实。正是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组评审。规划通过后,保护区建设工作即将全面铺开。